我国于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紧紧围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动实施分级诊疗,破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群众看病难问题。近日,本报记者随国家卫计委组织的调研组赴甘肃调研医改情况,近距离感受医改带给基层的深刻变化。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了解各地医改实施情况,能够进一步理解医改核心,及早调整战略布局,跟上改革步伐,尽最大努力保障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
5月的兰州正是万物生发时节,在黄河沿岸这片狭长的土地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支付能力有限的情况更为突出,一次看病可能付出一个农民全年的劳动所得。而目前,随着分级诊疗在甘肃省的快速推进,农民看得起病,敢于迈进医院大门正在成为现实。
“实施分级诊疗后,新农合最高报销比例达到了70%,一方面是来医院看病的农民多了,另一方面,往大医院跑的患者少了。2016年,我院门急诊113267人次,较2015年增加了9124人次。”5月12日,兰州市榆中县和平中心卫生院院长于飞对记者说。
农合基金发挥杠杆作用
记者在和平中心卫生院院内看到“兰州市乡级分级诊疗病种及住院费用限额标准(中西医同病同价)”的醒目公示,慢性扁桃体炎、急性肠炎、小儿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50个常见病种列于其中,每一个病种都规定了费用限额标准、新农合支付和自付限额。
据了解,目前甘肃省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按病种付费改革有效落实。按照统一部署,省级医院限定50+n、市级医院150+n、县级医院250+n、乡镇卫生院50+n病种的定额付费标准,医疗资源对应病种呈现出完美的橄榄型结构。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医改办主任郭玉芬介绍,分级诊疗划定病种后,畅通了上下转诊通道,通过支付改革实现分级诊疗的刚性约束,对病情简单、无复杂并发症等情况的患者直接到省市级大医院就医的,降低报销比例或不予报销。记者参看兰州分级诊疗病种及费用参考标准,能够感受到支付杠杆引领的力度之大。以慢性扁桃体炎(非手术)病种为例,县级医院的基准价格为1500元,乡级卫生院为500元。
“我院从2015年以来选取了250个病种实行分级诊疗,落实单病种最高限额补偿政策,取消了分级诊疗病种的起付线,全部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将报销比例由原来的67.56%提高到70.26%,住院患者受益水平明显提高。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限额标准为2800元,新农合补偿限额为1960元,患者自付限额840元,治疗期间超出限额标准费用由医院承担。如果按照病种报销,总费用也是2800元,在无自费费用的情况下补偿1840元,患者需自付费用960元,较分级诊疗自付限额增加了120元。”于飞说。
事实上,甘肃分级诊疗不仅让患者受益,也让基层医院受益。和平中心卫生院县外就诊率由2015年的17.26%下降到目前的12.12%,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高至87.88%。2015年4月至今的两年内,医院收治新农合患者8975例,其中进入分级诊疗1794例,未达到定额标准病种1043例,超出定额标准595例,总费用563.57万元,补偿患者414.38万元,医院平衡结余15.89万元。
为减少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虹吸”效应,甘肃严格监管大医院接诊,对于接诊没有基层转诊单患者的行为,一经发现严厉处罚,基本形成了“小病在乡村,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县镇”的就医格局。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通过基金杠杆管住了患者,那么,乡镇医院是否具备医疗服务能力?
在和平中心卫生院走廊,记者看到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多点执业专家排班表,共计10名专家轮流排班。和平中心卫生院医保科相关人士介绍,基层医院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有三种途径:一是重视在职培训,通过义诊、讲座、继续教育、专家指导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二是选派骨干力量外出学习,逐步提高医疗水平;三是通过多点执业、对口支援,依托省市级医院专家传帮带,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逐步实现“医生流动服务,病人本地就医”的目标;四是充分利用远程会诊平台,省内专家进行视频交流,实现疑难重症患者异地会诊、本地治疗。
记者在视频会诊室正赶上一次远程会诊。电脑屏幕一端是兰州市二院专家,一端是和平中心卫生院的医生,二者无障碍沟通,对病情深入讨论,最终达成治疗方案。据了解,开始视频会诊前,和平卫生院要将患者病历上传,确定视频时间,有的时候一次会诊多科室参与。“省市级专家们都很忙,视频还做不到时时沟通,但是实施分级诊疗划定病种后,留在基层的疑难杂症也不多,去年以来开展视频会诊不过10次。”该院医务科柏录才说。
“其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现在还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对口支援专家来一次排班只有60元补助,视频会诊一次有55元诊疗费,这对于本职工作已经非常繁忙的专家来说,更像是公益活动。”一位医院相关人士说。
国家卫计委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顾雪非指出,甘肃实施的分级诊疗,采取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病种付费,在当前医保改革试水中,该付费方式有诸多合理性,是发展方向之一。
据悉,2015年甘肃69个县(市辖区除外)、133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综合改革,对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占比。目前庆阳、白银、酒泉3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白银市率先开展药品带量采购,药价平均降幅8.57%,单品最大降幅达20%。郭玉芬表示,甘肃已经与陕、川、内蒙古、宁等省、自治区签订了《西部省区医用耗材数据共建共享联盟协议书》,预计9月份全省实施“两票制”改革。
(来源: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