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带量采购扩围冲击波显现,近期无论是国内本土企业,还是外企,医药代表团队解散消息不间断,如北京嘉林药业,由于在9月份的“4+7”扩面集采中,嘉林药业的阿托伐他汀钙产品“阿乐”未能中标,10月下旬北京嘉林药业宣布解散销售团队;与此同时赛诺菲也优化分流了波立维的医学团队以及销售团队。
医药代表这个职业首次出现在中国大陆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的医药代表都是从临床医生转行而来。在最初一段时间里医药代表是一份非常体面的职业,高薪以及专业性强,医药代表只有一个事情,就是学术支持。但随后医药代表开始慢慢跟医疗回扣联系到一起。在这个职业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其实医药代表的作用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传递与招募
医药代表传递所负责产品领域的相关专业和前沿的治疗信息,通过拜访促进医生合理用药,在自己所负责产品的病人身上得到适量足疗程的使用;同时由公司搭建学术会议、培训等平台招募医生来开会或者学习(线上或线下),帮助医生掌握前沿、客观的医疗资讯,推动不同药物适用不同病人的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生诊疗水平,实现多方多赢。
2、客情加回扣
客情推动是一种以跟医生建立亲密关系推动其处方动机的形式,例如:医药代表帮助医生处理家庭和个人(主要是与临床工作无关的)事务、定期或不定期的给医生赠予各种礼物、请客吃饭、聚餐买单等方式。此外,医药代表还会以一支(/盒)药给予处方及分管医生一定金额现金回扣作为重要营销方式,涉及行贿或者变相贿赂,属于违规违法行为。
3、情报收集
自己公司的产品情况,医生处方观念,竞品市场分析等等。例如新药研发调研,需要了解市场上有哪些新需求,现有的药品与竞品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如何获得这些信息,就需要医药代表和临床医生进行咨询和沟通。
不仅带量采购下医药代表必将规模裁员,其实一大批药企已经在破产路上了!
医药代表阵痛才刚刚开始
仔细看医药代表的这三个功能,我们发现都能被网络平台部分替代,学术传递和情报收集也可以在网上医生社区实现。因此高定价高费用高代表模式在集采大背景下,由于成本受限,对于医药代表只能进行规模裁员。笔者认为,其实相比全美只有8.8万医药代表,国内医药代表削减到40万左右比较合理。
国内超两百万的医药代表必会受到层层挤压。目前有一些新代表已经无法和医生建立关系,也无法进入医院,在业绩考核压力下淘汰率会增加。而一些资深医药代表,虽然在行业里面做了多年,但是现在也面临着窘境,例如找不到工作价值和意义,因为总销售规模下降导致个人收入不断减少。
现在,我们发现各个企业,无论内资外资,还是经销商、供应商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整体来说,医药代表阵痛才刚刚开始,5年左右可能主动被动地刷掉接近一半的医药代表,尤其是那些非专业的无法真正做学术推广的医药代表。
回归学术本质才是王道
粗放最终要走向规范。市场和医改正在倒逼简单粗放的医药代表的职业转型,医药代表带金销售的窗口期正在缓缓关闭。上游医药产业调整,下游营销随之而动,医药代表必将回归到原本学术推广的初衷上。医药代表裁员后药企需要寻找新的教育医生和触达目标客户的渠道。新的营销模式必然是采用数字营销,叠加线上线下配合混合营销的方式。核心地区在线下加强精英医药代表学术推广,辅以数字营销精准触达。广阔区域将用虚拟代表加数字营销的学术推广模式,达到低成本、广覆盖、传递学术信息的目的。
其实跨国企业由于成本比较高,一直在进行人力的精简与优化,而国内企业则在全国集采真正“狼来了”的时候,被迫全面跟进,还有一些在观望或者随波逐流,其实最困难的时候远没有到来!
(来源:药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