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国家医保谈判的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19-09-17




提高效率  鼓励创新


——国家医保谈判的重大意义


国家医保谈判是中国医药市场近年来医保药品目录准入方面的一个重大创新,通过以国家医保局为主体的谈判形式,在支付端对“好药”,尤其是创新药,提供实际的支持,也是解决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政策措施。


超级医保局重新定义中国医药市场


中国医药市场发展是随着中国医保基金扩容而迅速发展成长的,目前通过城镇职工保险、城镇居民保险和农村合作保险等形式,已经达到了90%以上的人群覆盖率,成为对中国医药市场影响力最大的支付端。


随着医保局的成立,“三医合一”的完成,业内人士口中的“超级医保局”开始浮出水面。超级医保局改变了过去制定目录、买单支付和实际执行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局面,变成了“谁买单谁点菜”市场属性。这一属性的形成,让医保局有足够的资源和能量对中国医药市场按照对医保基金最有效率的形式进行重新设计规划和切实的调整。


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腾笼换鸟”的主题一直为行业内所关注和讨论。从过去一段时间看来,一些处于改革深水区的难以调整的利益格局,正在以凌厉之势迅速洗牌。


医药产品的特殊属性,导致产品信息极度不对等,药品的“形象”,大多是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专业人士的推广讲解,才能最终达成合理的临床应用,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了药品流通环节冗长,涉及人员多,相应地,产生了大量中间费用。另外,由于中国医疗体制所限,现在的医疗人员的专业价值,不能够在现有收入中得到体现,所以流通环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部分灰色的费用。最终,这些费用都会转嫁到患者身上,其中在医保目录内的产品,会将大部分的费用转嫁给医保基金。所以,我们看到,在将非院内必需用药推到院外自费支付,中药注射剂和辅助用药也进行了大幅的限制之后,国家层面把院内必要的用药结构进行了划分,成了经典用药的创新药。


压缩流通环节给谈判提供空间


经典用药临床应用时间长、药品信息相对成熟,临床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知,不再需要相应厂家推广人员的临床推广教育,与之相关的中间流通环节也就没有必要再存在。而这部分恰恰是对医保基金消耗最严重的部分。所以我们看到了“4+7”的国家集采,通过带量采购达到大幅降价、压缩流通环节的目的。这个政策的实施避免了过去省级招标过程中只降价、不谈量,结果越招越高的恶性循环,真正直接地达到了降低药价的目的,节约了大量的医保基金。而与之同步进行的国家医保谈判,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支付层面对于创新药的实际支持。这两个对行业产生里程碑式影响的大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医药市场的未来走向:提高效率、鼓励创新。


通过对流通环节的压缩,配套临床路径的诊疗行为规范,能够有效保障集采药品的临床应用;同时能够对医生处方形成有效约束,避免医生主观对处方的影响。


2018年的国家医保谈判,纳入了近年来获批的所有1.1类新药。今年的谈判,拟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产品纳入其中。这一信号明确的表示了医保基金对中国创新药物的支持。


医药创新需要市场层面支持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在鼓励创新,尤其是高质量的创新。药物研发本身就是门槛相对较高的创新活动,创新药物的研发更是科技密集型的高质量研发活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研发上的投入加大,中国医药市场已经出现了一批以埃克替尼、西达本胺等为代表高质量的创新药,今年更是出现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本维莫德这样的First-in-Class的创新药。这些都说明中国在药物研发中的政策和支持是成功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即使是这些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一类新药,在实际的市场准入方面也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在省级市场准入上,只有少数经济观念较为领先的地区对一类新药有特殊的准入政策,但在中国最大的市场——公立医院,尤其是大三甲医院的准入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特殊政策,一样需要漫长的等待。对于前期已经进行巨量临床研发投入,上市后专利时间少得可怜的一类新药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每多一天的等待,不能快速形成足够的现金流,可能就会让这个企业的破产风险增加一分。另外,中国公立医疗系统市场份额占比80%左右的市场情况,让医保支付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快速被纳入医保支付药品目录中,就很难在公立医院有好的表现。之前一类新药在这方面也没有任何的支持,很难有好的表现。结合这两点,中国为什么少有人愿意投入新药研发就很清楚了。因为巨大的研发投入砸下去,大概率会亏钱,还不如跟着做仿制药划算。长此以往,中国何以能在创新药物研发方面科技自立呢?


我们看到,国家医保谈判已经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希望在更贴近市场层面的医院准入方面,对创新药也提供同样的支持。


医保谈判能够保持科学独立吗?


国家医保谈判宣扬的“理性选择好药”,除了将有效性、安全性等临床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更是将药物经济学这一“冷板凳”学科变成了“热板凳”。这是我们逐渐追求科学、规范的表现。


但与此同时,我们认为,医保谈判不应该受到政治影响。也许是时间巧合,在《我不是药神》成为现象后,抗癌药物专项谈判目录就出来了。对癌症患者这当然是好事,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抗癌药物单价过高,而且一次性纳入17种,同时给予不占药占比的待遇。这与医保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是否相悖?有了这次先例,其他疾病领域会不会也被拿出来单独形成谈判目录?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