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由病毒和细菌,其中病毒感染占70%以上。研究表明,有200多种已知病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有些病毒还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大、病死率高、存在共感染等特点。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决定其易患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而有效抗病毒药物并不多,截至2020年4月,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数据库中收录的适用于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药品及相应品规较少,其中可适用于儿童使用的更少,而且存在诸多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2020年中国医院协会联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共同拟定《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 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旨在为各级儿科医师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
    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病毒包含RNA病毒和DNA病毒,主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和肠道病毒等。
1.常见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及致病病毒
2.国内儿童下呼吸道病毒感染种类
    其中住院患者主要包括RSV(31.7%)、HRV(23.2%)、PIV(17.2%)、博卡病毒(11.9%)、ADV(10.4%);门诊ARTI患者中,Flu-A/B、RSV、PIV、ADV等检出率均较高。
3.伴呼吸道系统临床表现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儿童抗病毒治疗核心问题及策略
1.核心问题及策略
    虽然呼吸道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大多临床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仍存在发展为重症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或后遗症的风险,诊疗过程中应重视的核心问题及策略包括:
    (1)早期准确的呼吸道病毒学检查(包括标本采集的规范化)非常重要,应加强儿科呼吸道疾病病毒学实验室检测能力;
    (2)强调儿科抗病毒药物合理使用与使用安全性的问题。包括充分掌握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见病毒的类型及抗病毒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必须重视儿科临床中抗病毒药物误用、滥用和重复用药等问题;
    (3)积极开展和完善儿科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4)鼓励开展儿童抗病毒药物治疗及病毒耐药性监测相关的临床研究,积累循证医学证据;
    (5)提高对儿科抗病毒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认识,建立规范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流程;儿科医师应尽量选择可覆盖致病病毒谱的药物和儿童适宜的剂型及品规,避免不必要的超说明书用药。若临床实际确实需要超说明书用药,医师应提供科学的证据,遵循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流程,并将用药的理由和风险充分告知患儿家属,以降低执业风险。
2.儿童抗病毒治疗临床用药基本原则——5R原则
    (1)正确的病人(right patient):不能为了明确病原诊断而延误治疗时机,及时的药物治疗可能成为主要选择。
    (2)正确的药物(right medication):在病原不完全明确的情况下",及时选择能够覆盖可能病毒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3)正确的剂量(right dose):有确切儿童用药剂量,严格遵循剂量范围用药;无确切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或折算给药,并密切观察。
    (4)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抗病毒药物应在明确诊断下尽早使用。
    (5)正确的给药途径(right route):局部治疗有效者,应避免全身给药。
常见抗病毒药物及其合理使用
    部分儿童抗病毒药品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另一方面选用抗病毒药物既要考虑其有效性同时要考虑对儿童的安全性。
    我国混合病毒感染占儿科门诊ARTI 18%,同时不同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广谱抗病毒药物是早期经验性治疗的最佳选择。但其中利巴韦林因为疗效不确切,副反应严重(贫血、生殖毒性),指南中没有作为常规推荐药物。国内外研究表明干扰素α对RSV、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均有效,且对儿童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干扰素α成为指南中唯一推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
(来源:运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