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小心!不容忽视的儿童“龈口炎

发布时间:2023-03-20

    疱疹性龈口炎(PHGS)是儿科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毒感染性疾病。此病无明显季节性,一般急性发作,多发于6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涎、烦躁、拒绝进食等。


    美国每年有2万多例患者因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就诊,7000多例患者需要住院。美国一项研究统计了2004~2010年期间的12536PHGS例患者,其平均年龄15.6岁,中位年龄3.2岁),其中1岁以下婴儿和1~3岁婴幼儿分别占所有住院病例的21.6%和27.9%,3岁以下婴幼儿合计占比达50%。

病因与发生机制


    PHGS与1型单纯疱疹病(HSV-1)感染有关。HSV-1对口腔上皮有趋向性,主要感染口腔、眼部和面部。HSV-1在初次感染后,常存活在人体内,侵入并潜伏在神经元神经节中,当身体疲劳、气候突变或因他病( 如感冒、发热、麻疹肺炎、消化不良等)引起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龈口炎或者头面部疱疹的急性发作;受损害的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形成水泡。

临床表现


    疱疹性龈口炎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舌、牙龈、口腔颊部、软硬腭粘膜,较少发生在咽部(伴有扁桃体炎)和鼻腔(伴有鼻炎)。初期表现为发热、发冷、恶心、食欲不振、嗜睡、易怒和头痛等。2-3天后出现口腔体征,查体可见牙龈边缘发红、水肿、易出血,并有成群小水疱。水疱在破裂后变为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周围有红晕;水疱相互融合,形成大且痛感明显的口腔内和口周溃疡,溃疡易出血,并可能被黑色结痂覆盖。病变可累及颊黏膜、舌、牙龈、硬腭及咽部;约2/3的患儿会出现唇和口周皮肤受累。


    PHGS引起的口腔疼痛,导致吞咽困难,咀嚼能力下降,口腔肌肉功能受限,使得口腔细菌清除率降低,致使细菌和酵母菌在舌头上累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口腔异味、舌苔溃烂等。使得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甚至需住院治疗。极大地增加患儿痛苦以及医疗费用。

鉴别诊断


    PHGS部分临床表现与同样在儿童常见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有类似之处,故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和预防


    疱疹性龈口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局部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免疫功能调节剂,也可使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常规支持治疗。局部治疗旨在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目前尚没有特异性的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针对疱疹性龈口炎主要病原体HSV-1,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的作用。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与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诱导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也可通过免疫调节,增强机体抗病毒细胞免疫,和及时清除受病毒侵袭的细胞而防止病毒扩散侵袭正常细胞,起到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的作用。患儿可给予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2~4μg/kg·次,2 次 /天,疗程3-5天 [2] ;也可以将干扰素α1b药液直接喷洒在口腔溃疡局部直至愈合。


    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分泌少,口腔环境较为干燥,利于微生物繁殖。因此预防龈口炎,尤其要避免不适当擦拭口腔或温度过高的食物、饮料的局部刺激,使口腔受伤,进而继发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同时应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以保持口腔黏膜的湿润和清洁。


(来源:运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