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儿科医生不够全科医生来凑”的现状如何破解

发布时间:2022-03-22

    儿童由于处于生长的发育期,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患病率、就诊率、用药率比成人高。然而,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绝大多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开设有儿科,但儿科医生也只有1~2名,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儿科的寥寥无几,在流感季节或者周末法定节假日找儿科医生看病非常困难,因为于医生也需要轮流休息,所以在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存在着全科医生来代替儿科医生坐诊的情况。


    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实情况来看,儿科普遍存在着就诊患者多、儿科医生严重不足、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的发展,影响着居民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基层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分析

一、薪酬待遇低,精神压力大


    儿科是一门“哑科”,孩子们由于对疾病的认知和感受不足,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差,面对医生产生的恐惧感,身体哪里不舒服,哪里疼痛,很难用语言直截了当表达清楚,这就造成了医生缺少对疾病临床症状的了解和判断,增加了误诊、漏诊的风险。为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儿科医生需要仔细检查,注意力高度集中,尽可能多地获取疾病临床表现的特征,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和精神压力比较大。


    同时,由于儿科可以面向儿童开展的检查项目偏少,收费价格偏低,科室总体收入偏低,在绩效考核时分配给医生的劳动报酬也偏少,与医生繁重的工作量不成正比,心理落差比较大,不利于留住人才。

二、工作时间长,工作负荷重


    从我中心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中心目前仅有1名儿科医生,每天从上午8点钟上班开始坐下来,期间几乎没有时间喝水或者上洗手间。一般门诊上午11:30下班,下午17:30下班,然而儿科中午12:30、下午18:00下班都是常态了。此外,有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科医生除了承担基本医疗救治任务外,还要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因此每天工作时间比较长,工作负荷较大,思想包袱比较重。

三、医患矛盾多,职业风险较高


    儿科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在孩子生病时大部分家长也表现出担心和害怕,都渴望医生能尽快给自己的孩子看病诊断,用药后也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每名儿童受饮食结构、运动状况、自身免疫力、吃药的配合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用药后恢复快慢因人而异,当恢复程度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时,很容易受到家长对医生水平的质疑,致使医患矛盾的发生。

四、受药品零差价销售模式的影响,可供选择的药品较少


    受药品零差价销售模式的影响,一些儿童常见的药品由于利润空间达不到药品生产企业或者药品中间商的目标,再加上儿童用药生产工艺相对复杂,且生产成本较高,新药研发周期较长,利润较低,使得药品生产企业不愿意生产,药品中间商不愿意采购和配送,进而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货难,采购周期增长,出现了儿科医生用药选择面小,出现了无药可用的尴尬局面。

破解现状的路径分析

一、重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


    如今,大部分居民仍然存在着重医轻防的观念,得了病去看医生,医生治好病,就认为医疗很重要,却不知道怎样才能不生病或者少生病。家长缺乏相关的防病知识,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照护,也是造成儿科不堪重负的因素之一。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家长讲堂”的方式定期向家长宣传儿科季节性疾病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知识,呼吁居民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均衡饮食和生活细节,着力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切实从根源上减少或者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为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二、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紧密型医联体,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此举将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提供绿色通道,对持续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落实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要进一步规范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相关制度流程,加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作,加强资源对接整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居民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同质化”的服务,打通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真正造福居民。

三、提高薪酬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


    一直以来,儿科人才建设备受关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儿科医生,原因有很多方面,当今社会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是新一代年轻人的问题,更是社会认知的问题。


    为此,我们应该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更加精准体现儿科医生的劳动价值,并加强儿科医生的职业培训,提高薪酬待遇水平,优化职称晋升通道,打破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评价体系,真正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科医生“减负”,进而增加儿科医生职业的吸引力和获得感,提供良性发展的环境。

四、增加儿科资源配置,缓解儿童就医难


    每年的冬春季都是儿科就诊的高峰期,患儿扎堆就诊、候诊时间有所延长、住院患者增加,导致各地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分配不均的状况格外受到关注。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儿童的数量可能还会增加,各地区都需要根据当地人口资源状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适量配置儿科门诊资源,确保“应设尽设”,唯有不断增加儿科资源配置,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儿童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五、重视儿童用药供应保障工作,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当前,儿童用药依然面临着品种少、专用剂型和规格少、供应量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坚持以患儿为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生产力度,规范制定儿童用药准入及定价鼓励政策,让企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从而激励企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儿童用药研发和生产,并开通儿童用药审评审批绿色通道,严把药品质量关,确保上市后的药品质量有保障,努力从根本上缓解临床儿童用药短缺的问题,千方百计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来源:医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