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人干扰素 α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影响研究精读

发布时间:2023-03-2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带状疱疹的常见并发症,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皮损愈合后的一种慢性神经性病理性疼痛。以阵发性刺激痛、持续性灼伤痛为主要特点,疼痛一般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以胸背部多见,可累及全身各处。这种剧烈疼痛给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PHN患者治疗方法包括常规镇痛药物、皮内注射、手术治疗、中医治疗、联合治疗等。皮下注射可使药物有效成分随全身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神经损伤病灶,能有效抑制体内的水痘带状病毒;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人干扰素α(interferon-α IFN-α)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该研究探讨了应用IFN-α椎旁神经阻滞对PHN患者的疼痛程度、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为PHN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案。

一、研究方案

Q1 研究分组


    干扰素组:63例,年龄67.7±3.2岁,病程5.16±0.31个月


    对照组:63例,年龄67.5±2.8岁,病程5.11±0.35个月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带状疱疹受累神经节段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Q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甲钴胺、加巴喷丁、维生素C等基础药物及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椎旁神经阻滞药物配方: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腺苷钴胺注射液15mg+2%利多卡因100mg。


    干扰素组:椎旁神经阻滞药物中加入IFNα 300万U加0.9%生理盐水稀释,根据疼痛部位及受累神经节段每节段5ml注射。


    对照组:除未加入IFNα外,其余治疗与A组一致。


    椎旁神经阻滞后评估患者的VAS评分,VAS评分降低>30%且维持>24h者,则表示治疗有效,可进行下一次阻滞。每3天进行1次神经阻滞治疗,最多不超过5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Q3 观察指标


    3.1疼痛程度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对治疗前、后 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0分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3.2睡眠质量评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PSQI为0~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3.3免疫功能指标测定: 测定治疗前、后CD3+、CD4+、CD8+、CD4+/ CD8+水平变化情况。


    3.4炎症因子水平测定: 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的变化。


    3.5 临床疗效评价:根据 VAS评分减分率进行评价,VAS评分减分率=(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 ×100%。


    显效:VAS评分减分率≥50%;有效:VAS评分减分率30%~<50%;无效:VAS评分减分率<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各组总例数×100%。

二、研究结果


    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IFN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PSQI评分

a 组内比较P<0.05;b 组间比较P<0.05。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 CD8+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个组CD3+、CD4+、CD8+、CD4+/ 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IF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变化

a 组内比较P<0.05;b 组间比较P<0.05。


    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6、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IFN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IFN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a 组内比较P<0.05;b 组间比较P<0.05。


    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IFN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65% vs 81.54%, P<0.05)。见表4。

表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a 组内比较P<0.05;b 组间比较P<0.05。

三、启发


    该研究将椎旁神经阻滞的药物配方中加入IFNα,应用于PHN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IFNα组对患者疼痛减轻、睡眠质量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还发现IFNα用于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调节炎症因子平衡。


    免疫力低下是PHN发生的的重要诱发因素。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功能在机体的免疫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研究报道,相较于正常人群,带状疱疹患者体内的CD3+、CD4+、CD8+、CD4+/ CD8+水平均明显降低。此外,炎症因子失衡也与PHN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IL-6可迅速提高机体神经元的兴奋性,诱导并维持机体的疼痛状态;IL-10可有效抑制前炎症因子的释放,并产生反转神经痛、减少痛觉过敏等作用;PHN患者中IL-6水平升高及IL-10水平的降低不利于神经痛的缓解。该研究结果显示IFNα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这可能是IFNα治疗PHN的重要机制。


    以往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各种治疗方案对PHN患者的镇痛效果,而关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较少。IFNα具有全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抗病毒作用,可有效增强病毒的清除力,减少病毒对受累神经的进一步损害,从而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神经痛症状。同时IFNα靶向注射至受累神经附近,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应用IFNα椎旁神经阻滞为提升PHN的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方案和研究思路。


(来源:运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