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目前称为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不仅会影响患儿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而致死。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如何规范、有效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防治,是每位儿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抗流感病毒主要药物种类及应用原则
    临床目前最为常用的抗流感病毒感染药物主要包括:
    1. M2离子通道阻滞剂: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早期核糖蛋白复合体的解离及复制后期由血凝素介导的病毒向细胞内转运的过程,干扰流感病毒RNA脱壳及核酸转移至宿主胞质而发挥作用,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对乙型流感病毒无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 在 2018 - 2019年的流感病毒检测数据表明,「甲型 H1N1及H3N2 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及金刚乙胺耐药率较高」,全国耐药性监测数据显示2018 年4月以来的,所有甲型H1N1和H3N2流感病毒株均对烷胺类药物耐药,与CDC数据一致。因此不建议金刚烷胺与金刚乙胺单独使用。
    2.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主要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以及帕拉米韦。磷酸奥司他韦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缩短流感病程,缓解症状,且安全性好。主要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疗首选药物。但治疗延迟1d,病死率增加 75% ( 70 /94),所以强调特异的抗病毒治疗要尽早开始,奥司他韦使用原则是在发病 48 h内应尽早使用。此外,磷酸奥司他韦对IVA的治疗效果较好,而对IVB的治疗效果欠佳。这可能与病毒亚型的变异、磷酸奥司他韦的耐药性以及流感病毒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有关。2017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更新的《基本药物标准清单》摘要中表明,「奥司他韦并未达到 2009 年首次列入名单时的预期临床疗效」,因此将其从核心药物移至辅助药物,并注明该药的使用仅限于确诊或疑似流感病毒感染的重症住院患者,若无新证据表明奥司他韦在流行性感冒中的获益,WHO 将考虑在下一期目录中删除奥司他韦。
    3. α干扰素 ( IFNα) :IFNα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诱导细胞产生 2-5 (A)合成酶、蛋白激酶PKR、MX蛋白等多种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蛋白质的合成,进一步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并能有效预防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由于不直接作用于病毒,因而耐药发生率较低,同时也是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非特异性免疫防线。目前,雾化吸入人干扰素α1b(IFNα1b)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雾化吸入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大大减少了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15]。虽尚缺乏直接抗流感病毒的研究,但雾化IFNα1b治疗儿童流感病毒感染证实在缓解病情、缩短病程等仍具有积极意义。
抗病毒药物协同治疗作用
    国内外的多项循证研究发现,奥司他韦仅可小幅度缩短流感症状持续的时间,无法快速缓解临床症状, 部分患者在体温稳定情况下,仍可能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持续性加重现象。在不良反应方面,奥司他韦可增加成人恶心和儿童呕吐的风险[16~19]。WHO也是基于此类研究提出,「奥司他韦治疗性或预防性应用奥司他韦抗流感病毒时,应权衡利弊」。
    同时,国内对于雾化吸入IFNα1b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积累了系统性循证证据。
    因此奥司他韦联合干扰素雾化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临床获益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治疗组核酸转阴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另外一项RCT研究[22],将156 例甲型流感患者随机分为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8例,研究组在奥司他韦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IFNα1b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奥司他韦进行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6% ( χ2 = 6.153,P=0.013) ;研究组与常规组在咳嗽、发热、咽喉肿痛、冷汗等症状缓解时间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t=-32.646, -13.905,-20.059,-23.405), P<0.05;研究组在病程第3天和第4天甲流病毒抗原检测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5.716, P=0.017; χ2=6.622, P=0. 010) ,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χ2=1.321, P=0.250) 。从而得出研究结论:相较于单一用药,雾化IFNα1b联合奥司他韦用药方案治疗甲型流感疗效显著,两组药物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可进一步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提升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病毒转阴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儿童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突出,混合感染发生率高,病情进展迅速、以及磷酸奥司他韦耐药性的问题,对此治疗儿童流感病毒感染临床上均应加以重视。奥司他韦基础上联合IFNα1b雾化对儿童流感感染进行治疗,有利于促进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退,且患者可耐受,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循证研究。
(来源:运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