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程永庆:风雨如磐创新路 悬壶济世报国心

发布时间:2021-07-06





记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永庆




       2018年1月8日上午,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基因”)的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程永庆兴奋地快步走下北京人民大会堂高高的台阶,他刚刚陪同三元基因的创始人、首任董事长、重组人干扰素α1b发明人侯云德院士在这里领取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侯老师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真是实至名归!”尽管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近10个月,程永庆在办公桌前依然难掩激动的心情,“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我们所从事的生物医药领域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我们走过的高科技产业化道路的高度肯定。”

程永庆办公室里的专利墙


       程永庆与侯云德创办的三元基因是中国第一家以基因工程专有技术命名的企业,它的总部坐落于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金苑路1号——从地址的门牌号码上就能读出他的“老”资格。1992年,当程永庆刚刚买下这片厂区的时候,厂区周边还都是农田,“我记得我们第一座厂房主体竣工的时候,登上楼顶四周望去,视线所及就没有一个建筑物!”然而,26年过去了,开发区早已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这些年,多少企业在开发区经历着跌宕起伏、大浪淘沙,无不见证了中国科技企业走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创新脚步。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次人类与病毒的战争都是惨烈和悲壮的,古往今来,传染病一次又一次地给人类生命与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一个小小的病毒就可以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遭受重创。近30年,全球就经历了发源于英国的疯牛病、台湾的口蹄疫、北京的非典、香港的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巴西的寨卡病毒、印度的尼帕病毒等。程永庆还清楚地记得,2003年北京非典肆虐的时候,整个开发区只有三元基因一家企业还在开足马力地生产运转。那个时候,人们似乎才体会到,生物医药行业其实不光是一个科技领域的事,也不光是经济领域的事,它也是事关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能力和“两弹一星”一样,同样是大国重器。

       26年来,程永庆在生物医药领域辛勤耕耘,守土开疆,以一种风雨坚守的责任担当,支撑着三元基因在26年的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愈挫愈强。

       从无到有  基因工程药物的里程碑

    “我希望大家和我一样,不要对生活失去希望。”

——《我不是药神》电影台词

       今年夏天,一部《我不是药神》的影片火遍大江南北。影片直击横亘在中国患者面前高药价的民生痛点。“我病了4年,药也吃了4年。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下去⋯⋯”当剧中身患癌症的阿婆拉着警官的手向他给药贩子求情时,令多少观众在承受着心灵震撼中潸然泪下。

       创新药物的开发需要时间、金钱、经验与专长。客观而言,进口高价药的背后是国外药企付出了海量的资金与漫长的时间,并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才获取的成果,在全球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的背景下,获取高利润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当下,如何让中国普通百姓同样能享受到全球现代生物医药学的最新成果,看得好病、用得起药,这正是多年以来程永庆为之奋斗的心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最大的健康挑战就是传染病,其中,特别突出的就是乙型肝炎。据中国乙肝防控组织调查统计,1992年中国大陆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总人口的9.75%,其中,不少乙肝患者面临着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风险。程永庆介绍说,在三元基因创业之初,美国、瑞士等国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地以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α干扰素,并将其作为国际公认的治疗肝炎的首选药,但是价格极为昂贵。当时,在中国最高级的三甲医院,基因工程人α干扰素100%是进口产品,病人一个疗程要花去两三万元,实属天价。

       当时,侯云德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的所长,同时还是国家原“863”高科技发展计划生物技术领域的首席科学家。那个时候,他领导着中国最富科研成果的国家病毒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他的一项科研成果——重组人干扰素α1b成为中国在国际上第一个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当时侯云德就提出,我们既然已经成功研发出来了,也完成了临床试验,下一步就要尽快实现产业化,让科研成果尽快应用于临床、应用于患者,能够为老百姓服务。

      “重组人干扰素α1b疗效确切,副作用低,不会引起高烧,我预计若干年后将在国际市场上取代国外同类产品。”在接受采访时,侯云德今天依然对自己当年的成果充满自豪。然而当年他想把这项科研成果转让给传统制药厂时,却遇到巨大的困难,因为技术难度、人员水平、设备缺乏等条件限制,传统制药厂根本无法承接这项基因工程药物的大规模生产任务。

      “我现在还记得,侯先生指着他那满满一抽屉的科研论文和获奖证书说,这些科研成果如果都能够规模化生产变成治病的药、变成防病的疫苗该有多好啊!”程永庆牢牢记住了侯云德这一句质朴的话语和当时焦急的面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侯云德院士和程永庆等科研开发团队成员合影


       其实,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时,传统制药企业对现代医药生物技术成果也无力承接,但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大量锐意创新的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1990年,程永庆还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医药生物技术专业,“记得吴阶平老校长对我说:一个医生一生可以治疗的病人数量终归是很有限的,而一个创新药物的作用就大了,它可以同时治疗成千上万的患者”。在当时,随着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医学专业出身的程永庆敏锐地认识到,任何揭示人类疾病机制的最新科学发现,都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公司爆炸式的成长也让他熟知了生物技术与风险资本共同创造财富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程永庆在学习期间就参与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组建,程永庆立刻想到了侯云德的科研成果:“我相信人类进化的科学性,人体内的内源性物质不仅有安全可靠的代谢途径,更重要的是有不可或缺的生物学功能,在临床应用中也一定能找到有医疗价值的适应症。”正是出自于对生物医药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风险投资支持产业化的渴望,程永庆与侯云德这一对亦师亦友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由此,在1992年,三元基因诞生了,侯云德出任董事长,程永庆出任总经理。

侯云德董事长(前排正中)和程永庆总经理(后排右二)在首届董事会上合影


       公司成立之初,三元基因就设在国家病毒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楼下的地下室里。侯云德在楼上的实验室里做小试研究,程永庆带领着中试团队在地下室内做中试生产,把很多的科研成果推广到全国多家企业。其中,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基因工程干扰素等多个产品,通过合作开发与技术转让给了上海生物制品所、长春生物制品所、华北制药厂、双鹤制药厂等,推动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

       然而,刚开始时,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还是稚嫩的,产品上市之初,由于生产工艺标准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临床应用副作用较大,同时,产品生产成本高,售价与进口产品差距不大,产品的临床价值受到了医生的质疑。

       “记得一次下班时,大家非常辛苦,为了缓解一下压力,大家相约去蹦迪。结果侯老师说我也和你们一起去!”就在那天晚上,侯云德和程永庆商议:“我们三元基因应该自己建一条符合国际GMP标准的生产线,把中国基因工程药品的质量提上去。”

       那时候,中国生物制药业尚处于萌芽状态,中国大陆还没有一家符合GMP标准的生物制药企业。为了设计和建造一座符合世界卫生组织GMP标准的厂房,引进一条具有国际水平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线,程永庆和国家GMP领导小组专家一起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的GMP法规培训班。随后,程永庆带着他的团队考察了几十家国际制药设备厂家和制药企业,几乎走遍了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最后,他们从美国、德国、瑞典、日本以及法国等国进口了一整套的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组装了中国第一条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线。一次,程永庆去一家德国企业考察时,企业负责人非常热情,在门口握着他的手说:“为了欢迎您,我们今天特意升起了中国国旗。”

       1999年,三元基因品牌产品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通过了国家GMP认证、具有中国先进水平的生产线上大规模投入生产,产品在市场上推出之后,以优异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与服务迅速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好评,市场份额以年均50%的同比增速递增,打破了中国基因工程药物市场上进口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

       从有到优  基因工程药物的优质品牌

“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苏东坡《贾谊论》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周期性比较长的行业,药物研发仅仅是起点,药物研发出来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药效实验、毒理实验、临床试验到新药审批和产品上市,每一步都要扎实地去做,每一步都有可能胎死腹中,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三元基因刚刚成立之初,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大环境很不理想。一方面,国家多个部委都依据各自的分工制定各自的法规,政出多门;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产品低水平重复性生产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医院药品定价系统章法不一,厂家同质化产品价格恶性竞争,造成了药品流通领域的混乱。

       同时,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已经呈现出国际化竞争的态势,全世界最知名的生物医药公司都来到了中国,中国国产药品要跟进口产品比较,不仅是产品质量标准的竞争,还有企业品牌实力的竞争。三元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1b产品上市后,怎样走向市场?在客户面前,怎样竞争胜出?这都是当时摆在程永庆面前的课题。“产品好是一回事,卖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程永庆坦言,在最初的产品推广阶段时,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倾向于认为国外的药物更好。然而他非常清楚,中国的疾病谱其实跟欧美的疾病谱是不一样的,而三元基因则是完全基于我们的国情,从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和可及性各方面努力,更好地解决医生所面临的临床问题,满足患者康复的需求。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每个行业都经历过国际化竞争的艰难,都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才能让国人真正认识和认同国产产品的品牌。“就像20年前,咱们买家用电器都希望买进口产品一样,市场都经历过一个很长时间的检验过程。中国创新药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才能体现出国产产品的真正水平。”时至今日,三元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1b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客户服务赢得了医生与患者的好评,树立了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的优质品牌。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药物的可及性不仅事关百姓生命安全,更体现了国家民众医疗保障水平。今天,我们欣慰地看到,在中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经减少了三千多万人,大多数传染病都得到了有效预防、治疗和控制,甚至连让人谈虎色变的艾滋病也已经转变成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病。

       在程永庆看来,三元基因的创新发展,既要追求技术领先,也要追求市场领先。中国药企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应有的话语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上,还要更多地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药物经济学的最优原则,让老百姓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好的临床治疗和最优的品质服务。

       从管理到文化  企业成长的基因

“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

       一个高科技企业成长和发展,在管理上是非常考究的,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在程永庆眼里,创业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也是整个团队学习进取、创新发展和团结奋斗的过程。他说,只有拥有勇于创新的人才团队和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我们看到,伟大企业与平庸企业的差别,实际上往往是这些企业背后领导人的差别。一家伟大的企业背后,往往是一个具有胸怀和梦想又善于学习和创新的领导人。他能够跟随企业的高速发展,发挥强大的领导力,与时俱进地持续提升团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程永庆是一个崇尚学习与创新的领导者,不仅锐意创新,更强调知行合一。他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第一批EMBA毕业生,随后在三元基因发展的不同阶段,他持续不断地到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等学校进修和访学。程永庆常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一个具有共同理想的团队,其能力和潜力是无法限量的。“生物医药行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导向型产业,还需要遵循高尚的伦理标准,因为,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与苦难,都直接影响着最终的临床评价和治疗效果”,因此,程永庆对自己的团队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勤业——工作作风要勤奋,工作心态要积极;精业——工作结果要精益求精,工作水准要追求极致;敬业——工作团队不仅要有勤业的工作精神,精业的工作水平,还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和悬壶济世的使命感。

三元基因2018年度工作会议


      “我们从事的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和团队合作的事业,发达国家的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都经历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的积累,而国内的大多数企业都还很年轻,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经历、去磨练。”程永庆指出,“任何复杂的事物大多是由无数简单的部分组成的,所以,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一个目标坚持做,你就是最终的赢家。我们现在特别需要改变急功近利的心态,让团队有愿景,更有韧性,因为,人类对生命奥秘的探究从来没有捷径。”

程永庆在2018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演讲


       从现在到未来  健康中国的重任

“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海南考察时发表讲话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句铿锵有力的论述言犹在耳。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事关国计民生、人民福祉。

       当今世界,健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综合尺度。随着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地发展,人们对于疾病的认知不断深入,对医学模式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程永庆介绍,在过去的工业化时代,我们去医院看病,同样的病,每个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标准化治疗,发放同样的药物。但是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强调的是个性化精准医学概念,就是不同的人由于他的基因不同,他的个体差异不同,治疗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程永庆举例言道,“我们可以根据疾病的深部特征找到精准的用药人群。同样一个病症,事先要做一个诊断,对病人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到蛋白质分子和基因水平做一些细分,找到精准的用药人群,减少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提高药品的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显而易见,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基因技术的不断融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医学发展模式。程永庆追求领先一步,很多国际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三元基因已经开始寻求解决的办法,国际上比较超前的理念,三元基因也已经开始了实践之路。程永庆已经不满足于跟跑和并跑,他更希望做领跑者。

       侯云德院士经常说:“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程永庆对此深以为然。在这条创新发展的攻关路途上,需要他和侯院士这样具有家国担当、更具有思想与格局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们,围绕着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需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侯云德(左)与程永庆亲切交谈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8‰。为此,国家在“2030健康中国”规划中提到了一条,2030年要把新生儿死亡率降到5‰。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解决新生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问题,这是一道世界级的医学难题。三元基因率先拿出了中国的解决方案,程永庆的团队在临床研究中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理念,不仅要对症治疗,更是要对因治疗,要寻根溯源,抑制病毒和清除病毒,做到标本兼治。结果,三元基因的最新临床医学研究成果一经推出就获得中国最顶尖的儿童医学专家的认同,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

       这些年来,三元基因承担了很多国家的重大新药创制的课题,总共取得新药的发明专利已达50余项。但是,程永庆也坦言,其实现在我们国家在临床上的急迫需求依旧是非常多的。但当下我们国家的生物医药行业还远远不能满足。很多病无药可治,很多病应该有更好的疗法,很多病应该有更完善的手段,或者由于价格比较昂贵,不是所有的病人都用得起。“现在患者来到医院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的病症并不多,我说的满意的治疗,就是完全彻底地恢复健康。特别是随着社会健康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而年龄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癌症、肿瘤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最大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如何开发更高反应率、更好疗效、更低副作用的新药,这些正是三元基因未来要加速攻坚克难的方向,任重而道远。”

       21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生物产业都非常重视,欧美、亚洲一些国家都制定了全面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对于中国的三元基因而言,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间还要翻越很多关隘,这里面有压力有困难,也会经历很多诱惑。

       在程永庆的心里,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财富增长,更重要的是为全国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们会创新,开发出更多好药,我说的好药,不仅包括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包括患者的依从性和可及性。我们会通过创新出产品优良的性价比来提升市场占有率,真正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程永庆透露,接下来会用新一轮的资金投资正在建设的智能化生产线,产能扩充后就有了单支产品价格下降的空间,可以让更多的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患者都能用得起药,治得好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程永庆时刻以此作为对自己和团队的激励,在实现健康“中国梦”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不避风雨,犹如小鸟衔巢,从一点一滴做起,最终守土开疆,为国人建起一座坚固的健康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人物档案


       程永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中国农工党中央生物技术和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上市公司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他是2015年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十大人物,是北京市第一批“新创工程”领军人才。26年来,他带领公司成功研发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并组建了中国第一条通过国家GMP认证的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线,上市基因工程药物连续多年占据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第一位。


(来源:《中国科技奖励》2018.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