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最早提出α-干扰素雾化吸入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国家卫健委连续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均将α-干扰素作为抗病毒推荐药物。最近全球多项最新研究结果证实了干扰素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抑制作用。
2020年4月5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上发表题为"Potent AntiviralActivities of Type I Interferons to SARS-CoV-2
Infection"的文章,证实重组人干扰素α和β(IFNα/β)对SARS-CoV-2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
在该项研究中,在感染SARS-CoV-2的Vero细胞模型上,使用浓度仅为50 IU/ml的IFN-α即可使病毒滴度降低3.4-4 log值。IFN-α和IFN-β对SARS-CoV-2病毒的EC50分别是1.35 IU / ml和0.76IU
/ml(图1)。这些结果表明SARS-CoV-2比包括SARS-CoV在内的许多其它病毒对人类I型干扰素(IFNα/β)更敏感,对COVID-19治疗有参考意义。
图1
IFN-α和IFN-β对SARS-CoV-2病毒的抑制作用
SARS-CoV-2显示出了比SARS-CoV病毒更高的传染性和相对轻微的早期症状,给疫情防控和疾病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4月2号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来自德国研究人员的论文,该研究对9名慕尼黑病人的鼻炎拭子样本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比SARS病毒复制更快且峰值更高【2】。SARS病毒在出现症状的7-10天后达到病毒载量的峰值。而新冠病毒在出现症状的5天内,RNA水平就达到了峰值,而且比SARS病毒的峰值高出1000倍。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病毒可以在鼻咽部感染复制,而SARS病毒一般在肺部感染。
为什么SARS-CoV-2比SARS-CoV复制更快、病毒载量更高?4月11日,发表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的一项研究对该问题给出了解释:新冠病毒对人体自身干扰素产生有更强的抑制作用【3】。在该研究中,香港大学及香港玛丽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人体肺部组织为模型,对比SARS-CoV-2与SARS-CoV的感染情况,在48小时内,SARS-CoV-2从受感染的肺组织中产生的感染性病毒量是SARS-CoV产生的病毒量的3.2倍,SARS-CoV-2和SARS-CoV均抑制了感染的人肺组织中I型干扰素的表达,且SARS-CoV-2的抑制更明显(图2),这显示出SARS-CoV-2对先天免疫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于先天免疫系统是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这种抑制作用使得SARS-CoV-2能够在出现症状的早期能够大量且快速地复制,且不易引起显著的症状。
图2 .
SARS-CoV-2比SARS-CoV对I型干扰素的抑制作用更强
综上所述,一方面SARS-CoV-2比SARS-CoV对I型干扰素的抑制作用更强,更容易逃避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从而使SARS-CoV-2比SARS-CoV复制更快,病毒载量更高。另一方面,SARS-CoV-2比包括SARS-CoV在内的许多其它病毒对人类I型干扰素(IFNα/β)更敏感。这提示我们应当关注SARS-CoV-2感染的早期治疗,及时给予α干扰素,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I类新药。2016年至2019年,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元基因)参与完成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此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国家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力依据。经过中国CDC等机构研究证实,三元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1b(运德素)对SARS-CoV和SARS-CoV-2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目前,三元基因重组人干扰素α1b(运德素)作为国家中央储备药物,广泛应用于新冠肺炎的临床防治,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1】Emily K. Mantlo
et al. Potent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Type I Interferons to SARS-CoV-2
Infection. bioRxiv. doi:https://doi.org/10.1101/2020.04.02.02276
【2】Wlfel, R.,
Corman, V.M., Guggemos, W. et al. 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 Nature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96-x
【3】Hin Chu, Jasper
Fuk-Woo Chan, Yixin Wang.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20), ciaa410,
https://doi.org/10.1093/cid/ciaa410
(来源:三元基因医药资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