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包括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受体和功能。I型干扰素,于1957年发现,是人和动物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重要抗病毒物质,根据其基因和蛋白结构的不同,又分为IFNα、IFNβ、IFNε、IFNτ、IFNκ、IFNω、IFNδ、IFNζ等;Ⅱ型即IFNγ,由淋巴细胞产生,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免疫调节作用。Ⅲ型有IFNλ1、IFNλ2、IFNλ3,由树突状细胞等产生,功能尚不明确。
IFNα已有3个亚型被批准为药品在临床使用,分别为IFNα1b、IFNα2a和IFNα2b,目前均为基因重组产品。国外使用的IFNα主要是IFNα2a和IFNα2b,其基因来源于西方白种人,其中IFNα2a源自骨髓瘤细胞,带有突变基因位点,因此其不良反应重。国内使用的IFNα主要是IFNα1b,其基因由我国侯云德院士于1982年从健康中国人脐血白细胞中获得。IFNα1b注射液(运德素)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Ⅰ类新药,已经在国内儿科领域广泛应用20余年,积累了大量文献和临床使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