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在公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之后,《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紧接着国家医保局根据《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对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进行了多轮评审。目前,医保局将继续开展“谈判准入”等相关工作即将展开。
这一系列步骤预示着我国的医保药品目录正向更具透明性、公平性及和合理性的方向前进。同时纵观政策出台时间,不仅缩短了循环周期,且有效地提高了准入效率。与上一轮医保目录相比较,从现实意义来讲,此轮品种调出的规模要大一些。此外,医保支付标准的调整也是此轮医保目录调整最大特色,并再次体现了医保新买单逻辑:合理买单,愿意为优质医疗和药品买单,但是绝对不为不合理费用买单。
目录调整逐步动态化大势所趋
回顾国家基药走过的道路,307基药目录是2009年颁布的,与之后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520目录),间隔4年之久,目前执行的685目录则是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的。2014年9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提到以省(区、市)为单位增补非目录药品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初期的阶段性措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适应基层用药需求,不鼓励进行新的增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可从医保(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中,配备使用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药品,满足患者用药需求,落实零差率销售。
2017年,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出台了一个《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要求的通知》,大胆颠覆了医改以来一直不遗余力推行了多年的“基本药物制度”,这份文件的出台,使得广东基层用药终于大放开,这是一件幸事,基层常用药品目录的出现揭示了一个事实——多年来基层常用药品的范围早已超越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8年新版国家基药目录(685)正式公布,意味着,中国仍将维持基本药物目录、基本医保目录的“双目录”局面。国家医保局被要求“接棒”基本药物目录的医保支付衔接工作。目前现行的国家基药目录685,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含民族药)
现在,医保目录的调整周期由过去的7年,缩短至2年,直到现在的1年调整1次。随着进一步的医保制度改革,目录的调整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未来,我国新药有希望尽快做到随批、随谈,以实现药监与医保的无缝衔接。
自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卫生计生委等16个部委(局)建立起部门协调机制,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由此,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工作拉开序幕。近五年的时间,我国已逐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动态调整机制。
目录调进调出的原则和利益博弈
回顾2015-2016年历时半年的谈判,由专家遴选出的乙肝、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作为试点品种,均为专利品种;2018年则为抗癌药专项谈判,品种均为治疗实体瘤和血液瘤相关所必需品种;2017和2019目录调整,除了药品谈判准入外,还包含了目录常规调整(调入、调出);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拟纳入多种抗癌药物,还特别增加了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
除了纳入临床疗效好、价格合理的新药外,还定期剔除临床价值不高、可被替代的老品种,“有进有出”也是目录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可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
毫无疑问,本次的调整工作方案亮点颇多,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若满足疫情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纳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第2批国采中选药品等多个条件中任一,均可申报调入。
而除了扩大药品申报范围,值得关注的还有,2019年12月31日前,进入5个(含)以上省级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也将被考虑纳入今年药品目录拟新增药品范围。
另外,据相关人士透露,虽然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目前已经制定明确详细的任务图、时间表。按照进度安排,本次药品目录调整工作预计于年底前完成,争取2021年起落地执行。
对此,著名业内专家耿鸿武认为,从今年的调整工作方案来看,考虑到临床需求和进度安排,新药或将火线入医保,并超过130个。除此之外,随着医保药品目录实现常态化调整,患者用药范围、用药可及性不断增强,今后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也将不断提升。
综合来看,此次调整方案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医保买单的新逻辑:即合理买单,愿意为优 质医疗和药品买单,但不为不合理费用买单。在耿鸿武看来,未来随着药品集采、医保目录调整、重点监控目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为医保腾出空间,临床价值高的创新药预计会被陆续纳入;而仿制药却将结束高毛利的发展期,进入“薄利多销”的模式。在这一背景下,本土企业需要加速转向高仿制药、创新药,才能有更多发展机会。
一次基药内部会议透露出的方向与玄机
据笔者最近得到的消息,有关部门在南方某地就2021年基药目录管理办法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重点内容是预判明年基药调整重点考虑方向,在此次会上,相关与会企业代表对基药目录管理办法提出了部分建议。
他们表达的诉求有基药目录扩容数量希望能够达到90%、80%、60%医院配备比例要求;为避免企业利用独家规格进基药目录谋福利的廉政风险,建议放开基药目录规格限制,按照给药途径剂型进行管理,像注射剂水针、粉针和脂微球等就不再区分,视同纳入;建议与国家医保局、财政局协商:纳入基药目录产品都直接进医保目录或医保谈判目录,纳入医保目录后是甲类,报销比例高于乙类或100%报销,这样能体现基药的价值;希望基药目录遴选评审与药物综合评价证据相结合,优先考虑有研究院校、国家一级协会和基金会、三甲医院等机构提供药物综合评价优效证据的药物。这样才能调动社会力量全面快速有效地推进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开展;调整3年一大调整:不允许企业申报,新、老药物都进行遴选纳入和调出的专家评审,根据副主委以上临床专家推荐品种、各省卫健委推荐、一级学会推荐的品种形成备选库,经过数轮专家评审形成最终目录;每年动态调整:允许企业对一类新药进行增补申报制,专家评审讨论纳入;同时希望能够多增补一些中成药,使中、西药比例平衡。
专家指出,总的来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逐渐趋于常态化是必然趋势。不管是创新药企业还是仿制药企业,均需评估自身和品种情况,进行充分市场调研,摸清市场基本情况,制定合适的市场准入策略,力争企业利益最大化。
OTC药品或退出医保目录的遐想和追问
最近,有消息称,在本轮医保目录更新工作中,或将作出历史上最为重大的调整,目录中现有的OTC药品品种或将全部退出。虽然笔者从不同渠道向相关部门求证,但并没有明确说法。
不过,有接近参与讨论新一轮医保更新方案专家的业内人士透露,人社部确实对OTC药品退出医保进行了深入探讨,只是并未敲定会否实施。从整体来看,OTC药品退出医保目录应该是未来的一种探索方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为互联网处方药销售即将放开,新产品进国家医保目录腾位。
此次或将OTC药品移除医保目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医保资金池紧张所致。随着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积逐渐增大,报销比例逐渐提高,医保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相关机构预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2017年就已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元的严重赤字。
“若OTC药品被踢出医保目录,整个医药产业生态链或重构。”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如是指出。
受基药限价和招投标政策的影响,很多在基药目录内没有中标,或企业不具备运作基药市场能力的产品,开始考虑向OTC转化。若OTC药品被踢出医保目录,这些转型的企业或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另外,还有很多以生产OTC药品为主的企业也面临产品结构调整,一些医保目录在列的OTC药品将受到很大影响。
尽管未来OTC药品退出是一个探索方向,美国医药市场也是OTC药品已被划至大健康产品中,依靠自由竞争和产品疗效取胜。但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的看法是,OTC药品或将部分退出医保目录,却不可能完全退出。若处方流出市场没有明显利好,OTC药品退出医保目录不仅可能给医保定点药房及以生产OTC药品为主的药企带来较大冲击,还会给消费者就医造成一定影响。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