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互联网+医疗”再领“政策红包” 慢病复诊费用纳入医保

发布时间:2020-11-19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了《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下称《方案》),以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方案》共分四大方面、19条具体措施,覆盖了线上消费、服务消费、实物消费、制造业等消费重点领域。其中,第一条便提及,要完善“互联网+”医保支付政策。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将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业内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政策已经正式进入实际探索,处方外流的趋势将会继续,医保支付瓶颈存在但正在被逐渐破除,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切入点和可行的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医药企业应与逐渐发展起来的线上医院、医药电商、医药物流等合作,提升线上医药服务水平,改变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从而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占得先机、赢得红利。


慢病用药总体数量不会变化?


目前,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是互联网医院的核心功能之一,能否将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一直是业界最为关注的政策问题之一。


截止到现在,各地已有部分互联网医院在试点接入医保系统,但总体来说能用医保的是少数。国家此次发文明确将慢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反映了政府重视慢病诊疗工作,充分了解患者需求,为提升长期用药患者就医购药便利性,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做出的努力。


在资深行业专家刘明睿看来,国家在此时推出慢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主要有四点考虑:一是疫情正在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在今年新冠疫情之前,消费者对于线上就医模式了解程度较低,此次疫情提高了市场对在线医疗的认识。据了解,在疫情期间某线上问诊平台累计访问超过11亿次,APP新用户注册是疫情前10倍,日均问诊量为疫情前9倍;二是国家集采,不少慢病品种涵盖其中,价格大幅降低,医保资金被套保骗保的损失大幅降低;三是这几年来医疗信息化程度显著加强,为互联网医保支付提供了技术基础;四是互联网的介入带来与线下医疗的竞争,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慢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更能节约线下医疗资源的使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该政策的出台进度比预计的要快很多,体现了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医药电商领域资深专家邵清也表示,未来国家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比如,远程看病、线上复诊等。另外,互联网还可以做为医联体转诊工具,为分级诊疗服务,从而做实、激活医联体。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将会为互联网医院提供运营和技术的公司、做处方外流的企业、专科慢病管理公司这三类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好。而从目前来看,对普通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没有太大的实质性的利好,主要是市场性的利好,毕竟拥有医保资质的主要是线下医院和药店,但这一点还是可以期待的。


对于慢病复诊纳入“互联网+”医保支付,对相关企业的影响,刘明睿也有独特的看法,他表示,涉及以下几个领域的企业将迎来利好:第一,对网上诊疗平台、互联网医院是利好,互联网复诊的前提是老百姓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在线看病,不用跑到实体医院排队,复诊费用医保又能报销,互联网医院又将迎来更多的患者;第二,对于一些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也将带来利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院等普及和完善5G设施;第三,对医药零售电商发展前景利好,患者传统的诊疗习惯一旦受互联网的便利和有效性影响发生改变,会促使药品销售的渠道发生较大变化,医药电商将作为药品销售的一大渠道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第四,医药物流企业,医药零售电商发展需要依托医药物流的支持,随着诊疗用药的配送需求的增多,对医药物流企业来说前景开阔;第五,一些前期布局慢病市场,有较长较深的慢病产品管线的企业也将获益。对药企来说,互联网是一个新的课题,与传统的医药营销区别很大。药企未来需要更多聚焦互联网关联的各个产业链,如开展一些慢病管理平台的合作、开展一些线上线下的专家讲座、疾病管理、疾病教育和患者支持计划等等。


近些年,分级诊疗等政策推动了患者下沉和处方外流,慢性病和轻症转线上诊疗,药品也将加速从公立医院流向零售和电商终端,互联网慢病复诊费用纳入医保后,更加速了这样的趋势。中国的医疗资源长期处于分配不均的状态,大城市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因为城乡二元结构医疗资源长期不足。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医疗资源的流出,为承接基层医疗未被满足的需求提供途径。


但从慢病用药的市场体量来看,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慢病用药总体增量不会有太大变化,线上用药数量将会逐渐有所增加,但并不会因政策的发布而突然爆发。究其原因,刘明睿分析说,这和慢病的特性是关联的。首先,慢病患者目前多为中老年人,接受互联网需要有一个过程;二是地方政府和医生也需要一个时间段对线下转线上进行政策和用药安全的评估。“互联网+医疗”必然会冲击实体药店的药品份额,实体药店可以提前拥抱互联网,同时配套更好的线下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争取留住患者。


线上药店会取代实体药店?


另外,疫情助推了医药电商行业的发展,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医药电商市场数据报告》,去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到964.3亿元,同比增长46.68%。受疫情影响,医药电商热度上涨,预计今年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将直逼2000亿大关,达1876.4亿元,增长94.58%。甚至有数据预测,2023年医药线上零售的规模将大概率超过线下零售。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线上药店有可能会取代实体药店。


邵清并不赞同此观点,“线上药店会取代一部分实体药店,但不会完全取代。线下实体药店有线上药店不可取代的优势:一是老年人是慢病用药的主体,习惯在线下药店买药;二是线下药店买药可以用医保报销;三是相比线上药店,线下的近距离药店更加便利。”邵清表示,未来线上和线下药店的服务人群将根据年龄出现分化,线上药店更倾向于服务年轻人,实体药店将主要服务老年人。


无独有偶,刘明睿也认为,线上药店是不会取代实体药店的。短期看,国家医保支付接入仅在部分省市的定点医院进行试点,仍未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试点区域和试点医院数量较少,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仍不支持医保支付;另外,慢病的主要患病群体集中在中老年人,这部分人群线上诊疗和购买习惯短时间很难培养起来;长远来看,急诊首诊客户群体是会一直存在,线上购药还难以满足这样的需求,这也是实体药店不会被取代的原因之一。


线上线下零售均存在的情况下,两者平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线上零售选择多价格透明度高,更方便宣传和推广;线下购药快捷直接,可获得面对面用药指导。随着即时配送网络健全、新零售消费习惯的养成、大数据推动医药服务升级,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合作成为可能,这也势必是未来医药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互联网医疗政策已经正式进入实际探索,处方外流的趋势将会继续,医保支付瓶颈存在但正在被逐渐破除。总体来说,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消费环境都为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空前利好。


而资本的嗅觉向来敏锐,已有不少企业加速入局该领域。例如,10月20日,叮当快药完成10亿元的B+轮融资。在此前一天,苏宁易购注册创立了江苏苏宁大药房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药品零售、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等。这是继京东健康赴港上市之后,在医药电商领域掀起的又一阵波澜。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医保支付政策的逐渐落地,互联网医药行业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残酷。那么,相关企业该如何在互联网医疗这片蓝海中分得一杯羹?


对医药企业来说,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切入点和可行的盈利模式逐渐清晰,与逐渐发展起来的线上医院、医药电商、医药物流等合作,提升企业线上医药服务水平;在线问诊虽然目前只局限于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但未来不止于与医院的合作,还在于保险、体检等领域的延伸,因此商业保险公司也在利用自己的方式,如和网上诊疗、检验检测机构合作获得这些数据,推出更好的健康险产品,发挥医疗保障作用;在政策引导下,以线上问诊为主营业务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除了自建互联网医院,也开始与实体医院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以拓展线下医疗资源;传统药店也可以更加注重向数字化转型,如适当延迟夜间营业时间,以及增设电商医药咨询岗位等,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体验。


(来源:医药观察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