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开标在即!第三批带量采购,8张图全方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19



1、总体概览


报量


经过“4+7”、“4+7”扩围和第二批国家带量采购的深入探索,操作经验日渐丰富,带量采购已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和标准化阶段。第三批带量采购就是常态化开始的标志,随着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对中选品种认可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纳入集采的品种数量和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报量也由“4+7”的16.4亿片/粒/袋/支猛增到第三批的200.05亿片/粒/袋/支(图1),增加了11倍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诱惑和官方应采尽采的决心,以及结余留用致使未中选品种的尴尬,相关企业定将积极参与,所以本次集采竞价仍将异常激烈。


采购额


随着报量的不断增大,其对应的采购额也相应增加,由“4+7”的19亿元、“4+7”扩围的35亿元、第二批的88亿元,一直增加到第三批集采的226.5亿元,较最初“4+7”的也增加了11倍多(图2)。如果说“4+7”作为试点对药企的影响还仅限于精神上的话,从第三批开始,带量采购将成为医药行业不可回避的主流事件。


2、品种分析


报量


第三批带量采购共涉及56个品种、81个规格,总报量高达200.05亿片/粒/袋/支。其中,报量最多的是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高达46.6亿片,占了总报量的23.3%;报量最少的是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仅10.2万支,占总报量的万分之五;前5个品种(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甲钴胺、二甲双胍缓释控释剂型、奥美拉唑和缬沙坦)的报量合计高达105.8亿片,占了总报量的一半还多(53%)(图3),这几个品种也将成为药企激烈角逐的主要对象,尤其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有申报资格的企业多达28家,而最多只有8家可中选,另外20家必须出局,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采购额


采购量和采购额越大越会激发企业的竞争程度,第三批带量采购的总采购额共计226.5亿元。其中,采购额最高的是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高达17.6亿元,占了总采购额的7.8%;采购额最小的是拉米夫定,只有17万元,只占万分之7.5。此外,前7个品种(莫西沙星、替格瑞洛、二甲双胍口服常释剂型、非那雄胺5mg、甲钴胺、氨基葡萄糖、匹伐他汀)占了总采购额的39.5%,共计89.4亿元(图4)。


3、省份分析


除各品种间的报量与采购额存在巨大差异外,不同区域也有很大差异。


报量


在全国31个省份的报量中,广东省最大,高达19.44亿片/粒/袋/支,占了总报量的9.7%;报量最小的是西藏,仅有2716万片/粒/袋/支,占1‰,这主要源自其人口总数也仅占全国的2.5‰;前5个省(广东、浙江、山东、江苏、河南)的报量占了全国的42%,共计84亿片/粒/袋/支(图5)。


广东的报量之所以最大,与其部分品种的报量特大有关,如广东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的报量就占了全国报量的近七成。尽管本次集采最高有效申报价定的并不算低、且延续第二批“’单位可比价’≤0.1000元”即可中选的规定,以防止唯低价是取的风气蔓延,但基于“第一顺位企业优先在供应地区中选择1个地区”的规定,类似广东这种超大报量的省份仍给企业带来了特别的诱惑,企业已不只满足于中标即可,而试图用最低价去搏“供应地区中选择1个地区”的优先权,从而获得报量最大的省份的销售权。此前在第二批带量采购总共100个中选的品种中,价格战也十分激烈,有30个品种最小值规格价格低于0.1元,其中17个最小规格价格低于6分钱(图6)。


采购额


采购额最大的仍是广东省,高达25.94亿元,占全国的11.46%;最小的是青海省,只有4617万元,占全国的2‰;前6省(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刚好占了全国的一半,共计113.7亿元(图7)。


4、前3次降幅


降价幅度并非衡量带量采购效果的唯一指标,但却是最直观的指标,除平均降价幅度之外,单一品种的最大降幅也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回顾前3次国家带量采购的降幅,也可为预判本次集采的降幅提供参考。


前3次集采,平均降幅基本维持在50%多一点的水平,单一品种的最高降幅都超过90%、最低降幅在10%左右。


例如,“4+7”平均降幅为52%,降幅最大的是富马酸替诺福韦酯二吡呋酯片,高达96.25%,降幅最小的是蒙脱石散为6.85%;第二批带量采购的平均降幅为53%,降幅最大的是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的93%、降幅最小的是氟康唑胶囊的11%。


带量采购已成为新医改的突破口,面对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和全覆盖的趋势,药企已无法回避,只有积极应对才是上策。不过,停留在销售层面的应对即将黔驴技穷,企业应从品种立项、企业战略等更前端和更宏观层面上转型升级才是上策。


(来源:赛柏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