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至今已一周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共有67家生物医药企业申报上市,26家成功IPO,目前还有41家已经申报,等待获批上市。
平均不到3天就有一家企业上市,每12.5天就有一家生物医药股登陆。
这是自2019年6月13日开板以来,科创板实现的速度。截至6月12日,科创板共有110家企业上市,总市值达到1.72万亿,其中生物医药企业达到26家,占比22.6%。此外,截至6月7日,申报科创板的企业总共达到了296家,其中生物医药企业67家。
01.医药股TOP10
从市值来看,科创板共诞生了两家千亿市值企业——金山办公和中微公司,总市值分别为1192.47亿元和1100.80亿元。另外,科创板市值超百亿的企业共有47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市值最高的为华熙生物,达到611亿元,远超其他同类企业。目前,科创板共有26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总市值3875亿元,与其数量占比非常接近,市值占比也在22.5%左右。
即使放在整个A股市场,华熙生物的市值也在前20位。成立于2000年的华熙生物,是全球透明质酸行业龙头。近两年,其增长速度进入快车道:2018年和2019年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12.63亿元和18.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41%和49.28%,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4亿元和5.86亿元,2019年同比增长38.16%。
作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大多会走上一条产业链延展之路。2012年,华熙生物开始向下游终端产品拓展,实施全产业链布局。至今,华熙生物形成了涵盖上游透明质酸原料以及下游医疗终端产品和功能性护肤品的三大业务板块。
此外,由于年初疫情影响,不少医药股股价蹿升,甚至不少企业经过疫情市值翻番,因而,在医药股中市值超百亿的企业比例较高,达到55.6%,而科创板整体在42.7%。
截至6月12日收盘,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中有15家市值超百亿,除了华熙生物以外,南微医学、百奥泰、微芯生物、博瑞医药紧随其后,市值在200-300亿区间,特宝生物、成都先导、泽璟制药、心脉医疗和东方生物位列第6-10名,市值区间在160-200亿。可见,医药股TOP10的市值门槛在160亿元。
科创板开板一年以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医械大于医药的状况没有改变,医疗器械、装备以及耗材企业总数过半。但在市值TOP10企业中,医药企业达到6家,分别为微芯、百奥泰、特宝、泽璟、先导和博瑞。
目前26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市值低于50亿的仅热景生物和迈得医疗。
02.企业来源地集中
截至6月10日,共有41家生物医药企业排队申报科创板、等待上市,其中进度较快的苑东生物、键凯科技等已经过会。
这41家企业中,有25家为医药制造企业,余下的为医用设备制造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企业等。医药企业已经在逐渐追赶医械企业。
经E药经理人统计,这41家企业主要来自江苏、上海和北京三地,这三地的申报企业数量分别为9、8、8家,总占比超过了60%,其后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湖南,其余的省市自治区要么没有医药企业申报,要么仅有一家。而已经成功上市的企业中,注册地在江苏、上海、北京等少数地区的也是最多的,可见,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地域集中性将越来越明显。
此外,科创板的开板,也吸引了一批港股企业或已上市公司分拆上市。例如近期威高、辽宁成大、长春高新等宣布分拆子公司登陆科创板,继君实、康希诺之后,石药近期也宣布考虑科创板上市,天士力生物则是由港股改报科创板。
自港股敞开大门迎接biotech以及去年科创板开市后,这两个板块同时成为了医药企业流动的两个方向。医药企业追求“A+H”股的趋势似乎一直未停下,一批明星股未来或将陆续“登科”,港股也成为了科创板企业的重要“来源地”。
经过一年的试验和观望,医药企业对于科创板的热情似乎并未减退,部分企业也逐渐打消顾虑,对这一新板多了更多的信心。
对于科创板上市的考量,石药集团表示:将继续利用金融杠杆,进一步向创新型高新科技资本市场借力,并表示,“寻力资本是为了高质量发展”。
君实对于其选择科创板也表达了三个理由:其一是上交所市场更为成熟,且投资者范围更广阔,可以改善公司的市场认受性;其二是上交所为受更多监管的平台,其披露、企业管治及内部控制的要求严格;其三是于上交所上市的A股具更高流动性,其估值较于新三板上市的内资股更高,预期可加强公司的资本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中金公司在5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曾预测了部分可能回归A股的红筹股,其中就包括石药,此外,中国生物制药、翰森制药、信达生物、药明生物、平安好医生等企业也在其预测名单中。
(来源: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