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集采基本走势:常态化,多样化
1、“降价”、“控费”为主基调,未来带量采购将成为常态化,国采+省采共存。国采以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高且过评企业数多(3家及以上)的品种为主,“贵精不贵多”,其余品种交由省采进行。省采形式多样,与国采互补,日前九部委联合发布的通知指出,要推动各地开展非过评药品带量采购与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试点,可见日后省采的重点将在非过评药品及高值医用耗材方面。
2、剂型将越来越丰富。4+7集采由21个为口服常释剂型、3个注射剂、1个散剂组成,第二批集采剂型有所增加,由29个口服常释剂型、1个注射剂、1个散剂、1个咀嚼片、1个缓控释剂组成,后续集采可能会引进其他新剂型,如滴眼剂、口崩片、吸入剂等。
注射剂有望被大量纳入,目前在医疗机构化学药终端销售额高的品种多数为注射剂,但受限于过评难度大,过评企业少,目前已开展的集采只囊括极少数注射剂。日前(5月14日),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指导意见落地,且审评速度大大提升(受理后120日内完成),这意味着注射剂过评将大大提速,日后注射剂将成为国采的重点。
3、覆盖范围越来越广。4+7集采覆盖11个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联盟集采品种不变,范围扩展至25省市的公立医疗机构,第二批集采明确全国公立医院和军队医院必须参加,民营医院和药店自愿参加。目前已有多个城市试点零售药店纳入带量采购体系,未来国采大概率将零售药店也覆盖进去,而一旦零售药店被纳入集采,其经营模式与产品结构也将随之改变。
4、原料药将成为争夺重点。部分企业能够在前三轮集采中报出“白菜价”,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企业拥有原料药的价格优势。在综合生产成本其他方面不能缩减的前提下,自给原料药为企业在带量采购层面带来较大的价格优势,未将原料药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企业,处境难免被动,很可能在集采中出局。
(来源:米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