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带量采购500品种名单流出!3年全覆盖,万亿市场重构!

发布时间:2020-07-29



根据业内消息,7月24日国家集采会议的核心内容包括:国家集采已开展三批,后续由上海牵头常态化开展;所有省份都要开展药品带量采购,目前只有19 个省,其他省也要抓紧动起来;按照采购金额排序,将覆盖前80%的药品约500个(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数量),到2021年覆盖250个,2022年要全覆盖。国家没有开展的,由各省组织开展。此外,化药、生物制剂、中成药都要纳入集采。


万亿市场重构


从会议透露的消息显示,带量采购将实现国家、省级、市级全覆盖,以及品种、品类的扩容覆盖。国家医保局也强调,各省不要担心流标,流标的产品及时上报国家医保局,进一步研究原因。


截至目前,国采第一批25个品种、第二批32个品种,第三批虽尚未正式发布目录,但从各省报量目录与日前发布的摸底名单来看,共56个品种,总计已达113个品种。有声音指出,现在开展带量采购的品种还比较少,招采规模、体量很难对行业顽疾“带金销售”造成根本性的改变。所以,加大带量采购的覆盖面成为大势所趋。按照2021年覆盖250个品种的目标,还有137个品种,预计今明两年将成为国家、各省市带量采购的关键节点。


上述名单上的500个药品主要为采购金额前80%的品种。名单中除了大量化学药,还涉及多个生物药,包括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等,以及多个胰岛素品种。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销售额为13759.4亿元,同比增长4.14%,市场逐年扩容,但增速持续放缓。其中化学药销售额10929.22亿元,同比增长5.77%;中成药销售额2830.18亿元,同比下滑1.7%。粗略估算,覆盖前80%或涉及11000亿的市场,在带量采购影响下,市场格局将发生颠覆性改变,尤其对原研品种影响深远。


省级规则如何统筹?


据悉,第三批带量采购规则基本敲定,预计8月18日开标,7月底将发布实施方案和细则。关于中选规则,与第二批国采的规则基本相同,采用1.8倍熔断机制和降价50%。在国家集采火速推进的同时,省级、市级带量采购也在加速落地。不过,各省进度不一,有一些进度快的省份,方案、目录都已下发,有一些则尚未启动。


随着带量采购常态化,国采以过评企业数多的品种为主,其余品种则交由省采、市采进行。而对于所强调的“各省不要担心流标”的问题,目前来看,省级流标的情况不多,市级带量采购出现流标的情况或较为普遍。


在业界看来,比起国家集采,地方集采更加频繁,不时出现“灵魂谈价”。例如,山西21个注射剂的带量采购,企业全部降价应标。青海省第一批带量采购药品共纳入59个品种,涉及抗菌药、PPI、呼吸类、心脑血管类药品,涵盖了化药、中成药、生物制品。还有一些独家品种,例如丁苯酞、痰热清注射液、肾康注射液等,另有布地奈德、奥司他韦等临床热门品种。根据公示结果,140个品规拟中选(其中:55个品规不带量限价挂网、6个品规带量采购,一些热门品种大多纳入不带量限价挂网),78个品规拟备选。


对于接下来的各省市的带量采购,有观点认为,剩余387个品种,各省可以各自安排带量采购,未被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各省之间可以直接价格联动,如果重复带量、议价,或增加行政成本。


此外,各省独自带量采购,是否独家中标也引发思考。如果独家中标,降价力度自然非常之大,但原料、产能、供应将成为挑战。如果按照国家集采思路,可以多家企业中选,每个企业分得几个省份的市场,企业间品种价格或许会存在一定的价格差距。


所以后续还要看各省政策,以及企业在各省的市场情况。据了解,目前已公布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省份中,山西21个注射剂为独家中标,青海则规定拟中选和拟备选的厂家。


市级量采流标问题更突出


而对于市级带量采购,曾有消息称官方层面不建议地市级开展带量采购。随后,有观点释出,不是禁止地市带量采购,而是要规范报备。


确实,如果地市采购规模小,用量对企业吸引力不足,企业应标率低,带量采购效果也不甚理想。例如不久前浙江省金华市发布《关于开展金华市第二批药品带量采购的公告》,带量采购品规数量多达274个,采购规模空前,囊括了许多原研品种,和中药独家大品种。但是从最终结果来看,仅93个品规应标,应标率仅有3成,原研药更是集体弃标。


在业界看来,地市带量采购过多,企业往往疲于应对,再加上会增加行政、组织成本都会转变成药价。对于是否降价应标,企业担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用量能否保证。


对于带量采购加速推进,有企业人士认为,企业要对带量采购有清醒的认识,例如今后一个产品的市场要做到多大,如果销售额超过3亿元,未来可能都很危险,不仅被竞争对手盯上,也可能在医保层面会有所限制。所以建议企业在细分领域打造几款具有技术含量高的小品种,这样或许可以保持产品一段时间的生存期。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