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即将出炉

发布时间:2020-07-02



医保药品带量采购即将进入第三轮。有消息显示,第三批集采药品目录的统计截止时间到今年6月底,进度快的话7月就将启动集采。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集采的竞标时间仅相隔半年,这意味着,国家级药品带量采购正在逐渐常态化。那么,这对药企将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下一步带量采购相关工作将如何推进?


深化药品集采制度改革


“带量采购”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药品的集中采购,目的是为了“以量换价”,让群众可以较低的价格用上质量更高的药品。


2019年11月15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正式公布,明确北京、天津、上海等11个城市(即4+7个城市)进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截至2019年年底,试点地区25个中选药品平均完成约定采购量的183%,中选药品采购量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78%,30天回款率高达90%以上。


今年3月5日,中国政府网公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份最高规格的文件对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领域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无疑将推动我国医疗保障事业迈向新阶段。


近日,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培训班上特别提到了下一步带量采购相关工作的推进情况。他表示,两年来,国家医保局启动“4+7”试点并在全国扩围,开展了第二批国家集采,各地按照集中带量采购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在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方面开展带量采购。今后,集中带量采购将逐步实现运作常态化、政策标准化、操作规范化、队伍专业化。


今年国家医保局将在落实好第二批国家集采结果的基础上,继续以集采订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在总结前期地方采购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冠脉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按常态化触发机制,近期将启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同时,指导各地特别是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将更多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形成不可逆转的改革态势和全面推进的局面。


引导企业专注于药品质量


从长期来看,带量采购可以挤掉药企的销售费用和市场推广成本,让企业更加专注于研发和药品质量,以规模换市场,而规模效应也降低了药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对冲了药品降价的影响,对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从国家层面来讲,带量采购让药企从“带金销售”的无序竞争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引导企业专注于药品质量,对我国药品研发有很大的益处。


业内人士表示,截至5月20日,共有843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涉及275个品种。除去“4+7”采购的25个品种,第二轮集采的33个品种(其中32个品种采购成功),第三轮带量采购超过200个品种可供选择。过评企业数量较多的品种有30多个,包括二甲双胍口服常释/缓释剂型、奥美拉唑、卡托普利片等年销过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大品种,而且很多是常用药、救急药大品种。随着第三批带量采购的落地执行,预计围绕上述品种的市场和相关企业又将迎来一场恶战。


业内机构预测,本轮可能涉及带量采购品种数量较多的上市公司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及中国生物制药等,相关品种的市场格局极有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以二甲双胍片为例,全国的销售规模达到四五十亿元。从市场份额上看,目前有26家企业有产品过评,包括哈药集团等多家本土龙头企业。这也意味着,该品种如果真的被纳入带量采购范围,则其市场格局将面临颠覆性改变。


此外,进口原研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市场的主导,很多药品尽管过了专利保护期,但仍然在价格和市场上占据霸主地位。原研药厂家虽然在市场上有绝对占有率,但如纳入带量采购范围,也将面临大幅降价的压力。


或新设“节余奖励”机制


近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在上海召开部分企业座谈会。最受关注的第三批国家带量采购的具体采购方案与实施的时间表等内容虽未在会上透露,但参会药企主要围绕五大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供应能力上,云南省医保局日前发布通知称,在“4+7”集采扩围的中选品种中,有8个品种在云南省出现不能正常供应的情况。实际上,集采品种出现供应紧张状况已不是首次。4月1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告显示,受疫情影响,在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的32个品种中,有4个品种在执行初期可能存在供应紧张等问题,其中,奥美沙坦酯预计6月才能逐步恢复产能,实现正常供应。


除疫情影响了企业复工复产进程的因素之外,有业内人士透露,集采已经将企业的利润压到最低点,企业有懈怠的意思。此外,因成本上涨,有个别企业提出无法按原价继续供应。


为减少“断供”的风险,国家医保局提出本次集采新设“节余奖励”机制:如医院报量100万片,在该机制要求下,医院需要完成的使用量为60%。如果医院最终完成量在60万片以上、100万片以下,则节余部分奖励医院50%。出台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鼓励各个医院尽量多采购中标产品。


有业内人士表示,节余奖励机制的设立,除了保障药品供应外,预计还将进一步提升药企中标的迫切性。具体实施节余奖励机制后,医院使用非中选产品将直接影响奖励的多少。对于参与投标的药企而言,非中选产品、非原研产品基本上将退出临床市场,集采中标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药价厮杀或更加激烈,大幅度降价就成了必然选择。业内预计,经历过前两次带量采购,有关规则、谈判手段等都已经相对成熟,预计第三轮药品带量采购的降价力度将超过前两次。


(来源:医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