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关于《让改革成为医保旗帜最鲜明的底色》的讲话稿在业内流传。这是其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培训班上的讲话,这次培训班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第一次延伸到全国省市县三级医保系统的培训班,部署今年及以后一个时期医疗保障改革发展任务。
这份上万字讲话稿所指示的方向意义重大,其直接渗透到县级医保系统,直面医保领域的各个问题,并指示了全国医保制度改革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方向,同时也是国家医保局锐意改革的一种宣言。
就在今年3月5日,中国政府网上公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份最高规格的文件对未来五年乃至十年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领域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胡静林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这份文件的重要意义:这是有史以来医疗保障领域第一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改革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胡静林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局,正处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经济社会发展新机遇、新挑战交织,医疗保障工作旧问题、新风险叠加。改革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把握深化医保改革的窗口期,推动我国医疗保障事业迈向新阶段。
在高屋建瓴的同时,该讲话稿也规划了未来五到十年的工作目标。具体到2020年,国家医保局也有几个重点任务,包括将出台《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着手建立完善高值医用耗材、诊疗项目目录;以及将于近期启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医保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
胡静林表示,贯彻落实改革意见需要深刻认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全面准确把握改革意见的精髓和主要内容。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实现医保领域致力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也有利于解决医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讲话稿指出,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医保领域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医保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今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疫情冲击严重,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
比如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今年一季度,职工医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 13.1%,居民医保下降 4.3%。更长远来看,我国各类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患总数超过 4 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 380 万,慢性病医疗费用社会负担重。新设备、新技术、新药品不断应用于临床医学,也会极大刺激医疗消费的增长。
其次基金监管形势严峻。长期以来,医保基金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欺诈骗保、药品耗材价格虚高吞噬医保基金、过度治疗造成的“微浪费”等,这些看似平常、“蚂蚁搬家”式的行为积少成多,对医保基金造成严重侵蚀。
另外,各方利益也错综复杂。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阻力和风险系数呈几何级增长。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每前进一步,都可能得罪一批利益群体。比如目录调整剔除“神药”、带量采购迫使行业转型、打击骗保让一些人吃不到“唐僧肉”等等。
未来5~10年怎么做?
胡静林的讲话不仅直面医保领域各个问题,也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是为了五到十年指导医保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面准确理解改革意见,可以从三方面来把握:
改革的原则概括起来是“保基本、可持续、全覆盖”。保基本,就是筹资和待遇不能脱离当前实际,必须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事求地是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坚决防止过度保障、过高承诺。可持续,就是强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科学确定筹资水平,均衡各方筹资缴费责任,加强统筹共济。全覆盖,就是所有人群制度全覆盖,织密保障网,在政策上不能漏掉一个群体。
改革意见还明确了“1+4+2”的政策框架,即明确一个目标、健全四大机制(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加强两项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讲话稿中提到医保目录目前存在的问题。调整周期长、时间不固定,未实现常态化、动态化。另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一些临床价值不高、疗效不确切、国际上应用较少,在我国却滥用明显的“神药”进的多,出的少,吞噬大量医保基金。另外还有不同地区间自行增补的药品高度分散,很多“神药”或性价比不高的“地产”药品进入省级目录。
还有诊疗项目和耗材目录管理缺失。每年仅公立医疗机构使用的单独收费的医用耗材支出就超过3700亿元。
对于目录管理,胡静林强调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完善政策体系。《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拟于近期印发,将科学评价、有进有出、定期调整,同时利用谈判、集采等方式引导药品价格回归合理。着手建立完善高值医用耗材、诊疗项目目录。
目录落地方面,胡静林强调各地要做好新版国家目录的执行,特别是谈判药品的落地工作。加快制定省级增补品种的3年消化方案,于今年6月底前将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剔除出目录,确保完成第一年至少40%的消化目标。对于少数省份仍然突破政策自行调整目录的,国家医保局将严肃处理。
另外,健全稳健可持续的基金运行机制、健全严密有力的监管机制,也将成为国家医保局的重中之重。
2020年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具体到2020年,胡静林提出在深入贯彻改革意见的同时,要要重点抓好五项工作:包括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全面推进带量采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而这也是跟医保局即将进行的动作密切相关。
胡静林表示,两年来,国家医保局启动“4+7”试点并全国扩围,开展第二批国家集采,已经逐步实现制度化。各地按照集中带量采购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在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方面开展带量采购,形成了上下联动、星火燎原的局面。
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更加凸显集中带量采购的效用。一方面,集采品种一方面使患者受益,一方面也使中选药企受益。疫情期间虽人员流动等受到一定影响,但中选企业不再需要额外的市场营销,更不必前往各大医院公关,只需按承诺采购量生产出合格产品即可。目前,所有中选产品均正常生产供应、正常采购使用,价格稳定,彰显了带量采购在保供稳价上的作用。
今后,集中带量采购将逐步实现运作常态化、政策标准化、操作规范化、队伍专业化。
2020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好第二批国家集采结果,继续以集采订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各地要继续加强组织、做好监测。
二是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今年,国家医保局将在总结前期地方采购经验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冠脉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点。
三是按常态化触发机制,近期启动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
四是指导各地特别是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将更多非过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采范围,形成不可逆转的改革态势和全面推进的局面。
据E药经理人独家获悉,早在2020年5月15日,国家医保局就在上海药事所召开会议,会议内容就涉及第二批国家带量采购落地情况和第三批带量采购的启动。按照第二轮药品集中采购的时间进度,从首次企业座谈会到最终招标工作落地不到两个月时间。且据传第三批集采药品目录统计时间截至2020年6月底,进度快的话7月份就启动集采。
同时,也有消息传出,在做第三批药品国采之前,可能会先做三种高值耗材的国家集采。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横在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通过信用评价及配套措施,推进推进诚信、阳光采购,进一步遏制商业贿赂,持续挤出药价水分。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药品费用中用于商业贿赂的部分达2000~2500亿元,这些最终都由人民群众和医药基金买单。
(来源:E药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