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专区

产品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专区

干扰素知识

发布时间:2018-06-25

一、 概念和分类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包括I型、II型和III型,各型具有不同的作用受体和功能。

其中I型干扰素自1957年发现以来,被证明是人和动物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重要抗病毒物质。


IFN-α的抗病毒临床价值最为明确,已有三个亚型的重组人干扰素α(rhIFN-α)药品(rhIFN-α1b、rhIFN-α2a和rhIFN-α2b)被批准临床使用。国际上使用的IFN-α主要是rhIFN-α2a 和rhIFN-α2b,其基因来源于西方白种人。国内使用的IFN-α主要是rhIFN-α1b,其基因由我国科学家侯云德院士于1982年从健康中国人脐血白细胞中获得。


rhIFN-α1b是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Ⅰ类新药,其注射液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儿科领域最为广泛。rhIFN-α1b儿科应用近20年,有大量临床使用的文献,其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和病毒性肠炎等疾病已有多个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资料,均报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二、  IFN-α1b的抗病毒机制 


IFN-α1b的抗病毒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激活细胞免疫这两条途径实现。前者是通过其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诱导2'5'-OAS、磷酸二酯酶和蛋白激酶等多种抗病毒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感染细胞内病毒的复制,同时保护正常细胞免除病毒的侵染。后者是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包括促进CTL细胞增殖、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发挥清除病毒的作用。



                     图 1 IFN-α1b抗病毒作用机制示意图


三、婴幼儿病毒感染补充外源性IFN-α1b的临床价值


有研究证实IFN-α1b是中国人机体抗病毒的主要IFN亚型,如果机体IFN-α1b缺乏和生成不足,则会造成抗病毒能力下降。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及IFN-α1b相对较低,易导致病毒感染。同时,病毒感染后还可主动攻击免疫系统,如RSV、副流感病毒(PIV)、轮状病毒(R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EB病毒(EBV)等病毒会产生一些特定蛋白质(如RSV的NS1和NS2蛋白、PIV的P/C基因产物、RV的NSP1蛋白、EV71的3C蛋白以及EBV的LF2蛋白),能抑制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使机体不能有效形成抗病毒状态,从而导致病毒感染发生和加重。补充外源性IFN-α1b能提高机体干扰素水平,促进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机体的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的能力和免疫细胞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少组织病理损伤;IFN-α1b还能调节病毒感染引起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我国儿科使用rhIFN-α1b的大量病例和多中心研究资料说明,作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IFN-α1b,通过肌肉注射和呼吸道雾化吸入等途径用药,对治疗婴幼儿病毒感染有重要临床价值。尤其雾化吸入rhIFN-α1b治疗,药物可经支气管、细支气管到达肺部,较多地集中在肺部组织,并缓速入血,比肌肉注射给药作用更持久;并且其具有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靶向性强、疗效高、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儿童依从性高等优点,注射液比冻干粉雾化吸入更加便捷并减少操作污染。因此雾化吸入干扰素α1b已被儿科教科书、国家标准处方集和《儿童雾化中心规范化管理指南》推荐使用。
下一篇:运德素概述